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國土資源部關于修改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的決定
|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
第 69 號
《國土資源部關于修改〈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的決定》,已經2016年11月25日國土資源部第4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xiàn)予發(fā)布,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 長 姜大明 2016年11月29日
國土資源部關于修改《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的決定為進一步簡化建設用地審批程序,減少審批要件,提高審批效率,決定對《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號)作出如下修改: 一、將第四條修改為:“在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階段,建設單位應當向建設項目批準機關的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 “受理預審申請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jù)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土地使用標準和國家土地供應政策,對建設項目的有關事項進行預審,出具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二、將第五條第二款修改為:“建設單位提出用地申請時,應當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二)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或者備案文件; “(三)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準或者審核文件。 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建設項目擬占用耕地的,還應當提出補充耕地方案;建設項目位于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的,還應當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三、增加一條,作為第六條:“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單體工程和因工期緊或者受季節(jié)影響急需動工建設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先行用地。 “申請先行用地,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先行用地申請; “(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三)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或者備案文件; “(四)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準文件、審核文件或者有關部門確認工程建設的文件; “(五)國土資源部規(guī)定的其他材料。 “經批準先行用地的,應當在規(guī)定期限內完成用地報批手續(xù)?!?span style="display:none">《國土資源部關于修改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的決定》(國土資源部令第69號) 四、將第七條改為第八條,增加一款,作為第三款:“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編制,一年申報一次;國務院批準城市建設用地后,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報的農用地轉用和征收土地實施方案進行審核并回復?!?span style="display:none">大牛工程師 五、將第九條改為第十條,刪除第(四)項,將第(五)項改為第(四)項。 六、將第十條改為第十一條,修改為:“農用地轉用方案,應當包括占用農用地的種類、面積、質量等,以及符合規(guī)劃計劃、基本農田占用補劃等情況。 “補充耕地方案,應當包括補充耕地的位置、面積、質量,補充的期限,資金落實情況等,以及補充耕地項目備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應當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圍、種類、面積、權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需要安置人員的安置途徑等。 “供地方案,應當包括供地方式、面積、用途等?!?span style="display:none">大牛工程師 七、將第十五條改為第十六條,刪除第(三)項、第(四)項,將第(五)項改為第(三)項。 八、將第十六條改為第十七條,將第二款修改為:“未按規(guī)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不予批復建設用地。其中,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在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guī)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后辦理回復文件?!?span style="display:none">資料庫_工程咨詢_工程資料 九、將第十九條改為第二十條,將第一款和第二款合并,修改為:“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span style="display:none">大牛工程師 將第三款改為第二款。 十、將第三條、第六條、第八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中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修改為“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本決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根據(jù)本決定作相應修改后,重新發(fā)布。
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 (1999年3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3號發(fā)布 2010 年11月30日第一次修正 根據(jù)2016年11月25日《國土資源部 關于修改〈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條 為加強土地管理,規(guī)范建設用地審查報批工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依法應當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建設用地的申請、審查、報批和實施,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建設用地的申請受理、審查、報批工作。 第四條 在建設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階段,建設單位應當向建設項目批準機關的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申請。 受理預審申請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據(jù)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土地使用標準和國家土地供應政策,對建設項目的有關事項進行預審,出具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第五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使用土地的,建設單位應當向土地所在地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用地申請。 建設單位提出用地申請時,應當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二)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或者備案文件; (三)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準或者審核文件。 建設項目擬占用耕地的,還應當提出補充耕地方案;建設項目位于地質災害易發(fā)區(qū)的,還應當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第六條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控制工期的單體工程和因工期緊或者受季節(jié)影響急需動工建設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國土資源部申請先行用地。 申請先行用地,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先行用地申請; (二)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 (三)建設項目批準、核準或者備案文件; (四)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批準文件、審核文件或者有關部門確認工程建設的文件; (五)國土資源部規(guī)定的其他材料。 經批準先行用地的,應當在規(guī)定期限內完成用地報批手續(xù)。 第七條 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對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建設用地申請,應當受理,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第八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城市規(guī)劃占用土地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村莊和集鎮(zhèn)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村莊和集鎮(zhèn)規(guī)劃占用土地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編制,一年申報一次;國務院批準城市建設用地后,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對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報的農用地轉用和征收土地實施方案進行審核并回復。 第九條 建設只占用國有農用地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只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設只占用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只需擬訂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建設只占用國有未利用地,按照《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應由國務院批準的,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只需擬訂供地方案;其他建設項目使用國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規(guī)定辦理。 第十條 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應當包括用地安排情況、擬使用土地情況等,并應附具下列材料: (一)經批準的市、縣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圖和分幅土地利用現(xiàn)狀圖,占用基本農田的,同時提供鄉(xiāng)級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圖; (二)有資格的單位出具的勘測定界圖及勘測定界技術報告書; (三)地籍資料或者其他土地權屬證明材料; (四)為實施城市規(guī)劃和村莊、集鎮(zhèn)規(guī)劃占用土地的,提供城市規(guī)劃圖和村莊、集鎮(zhèn)規(guī)劃圖。 第十一條 農用地轉用方案,應當包括占用農用地的種類、面積、質量等,以及符合規(guī)劃計劃、基本農田占用補劃等情況。 補充耕地方案,應當包括補充耕地的位置、面積、質量,補充的期限,資金落實情況等,以及補充耕地項目備案信息。 征收土地方案,應當包括征收土地的范圍、種類、面積、權屬,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需要安置人員的安置途徑等。 供地方案,應當包括供地方式、面積、用途等。 第十二條 有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收到上報的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和有關方案后,對材料齊全、符合條件的,應當在5日內報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逐級上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并將審查所需的材料及時送該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 對依法應由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和有關方案,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必須提出明確的審查意見,并對報送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 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農用地轉用、國務院批準征收土地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農用地轉用方案后,應當將批準文件和下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上報的材料一并上報。 第十三條 有批準權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上報的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按規(guī)定征求有關方面意見后30日內審查完畢。 建設用地審查應當實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內部會審制度。 第十四條 農用地轉用方案和補充耕地方案符合下列條件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方可報人民政府批準: (一)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 (二)確屬必需占用農用地且符合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確定的控制指標; (三)占用耕地的,補充耕地方案符合土地整理開發(fā)專項規(guī)劃且面積、質量符合規(guī)定要求; (四)單獨辦理農用地轉用的,必須符合單獨選址條件。 第十五條 征收土地方案符合下列條件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方可報人民政府批準: (一)被征收土地界址、地類、面積清楚,權屬無爭議的; (二)被征收土地的補償標準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 (三)被征收土地上需要安置人員的安置途徑切實可行。 建設項目施工和地質勘查需要臨時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依法簽訂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并支付臨時使用土地補償費,不得辦理土地征收。 第十六條 供地方案符合下列條件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方可報人民政府批準: (一)符合國家的土地供應政策; (二)申請用地面積符合建設用地標準和集約用地的要求; (三)只占用國有未利用地的,符合規(guī)劃、界址清楚、面積準確。 第十七條 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后,同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在收到批件后5日內將批復發(fā)出。 未按規(guī)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不予批復建設用地。其中,報國務院批準的城市建設用地,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在設區(qū)的市人民政府按照有關規(guī)定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后辦理回復文件。 第十八條 經批準的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由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第十九條 建設項目補充耕地方案經批準下達后,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單獨選址的建設項目,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監(jiān)督落實;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zhèn)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城市規(guī)劃和村莊、集鎮(zhèn)規(guī)劃占用土地的,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監(jiān)督落實。 第二十條 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按照《征收土地公告辦法》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依照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向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支付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并落實需要安置農業(yè)人口的安置途徑。 第二十一條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為實施城市規(guī)劃占用土地的,經依法批準后,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公布規(guī)劃要求,設定使用條件,確定使用方式,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 以有償使用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土地有償使用合同,并向建設單位頒發(fā)《建設用地批準書》。土地使用者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后,依照規(guī)定辦理土地登記。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建設單位頒發(fā)《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準書》,依照規(guī)定辦理土地登記?!秶型恋貏潛軟Q定書》應當包括劃撥土地面積、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條件等內容。 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將《建設用地批準書》公示于施工現(xiàn)場。 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將提供國有土地的情況定期予以公布。 第二十三條 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用地進行跟蹤檢查。 對違反本辦法批準建設用地或者未經批準非法占用土地的,應當依法予以處罰。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 |
|||
|
相關鏈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主席令第88號修改)2023-02-07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決定》(國主席令 73號)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2021年修訂)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國主席令 第七號)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2014年修正)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2017修正)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國主席令 第47號) 2023-02-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主席令 第四號)2023-02-07
- 《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 號) 2023-02-07
- 《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工商企字〔2012〕153號)2023-02-07